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艺术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四)
作者: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10:31 点击数: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艺术备课组
集体备课活动(四)
活动时间:2023.10.26
活动地点:艺术办公室
参加人员:黄海亚 潘婧芸 高礼刚 主讲人:潘婧芸
活动主题: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又具备敏感细腻的心理特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欣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音乐,体会音乐。在课前通过微课的学习已经对本课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打下基础,但对于变奏曲式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欣赏《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音调等的变化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能通过学习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并能初步进行变奏的改编。 3.能够使用IPAD创编《小星星变奏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了解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感受、体验西方流行音乐的变迁发展,愿意主动探究流行风格特点及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聆听中能分辨出作品的变化。 2.掌握变奏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1.在欣赏中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的不 同风格。 2.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变奏的初步创作,并有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将微课《七分钟读懂西方音乐史》上传至四叶草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 师:播放音乐《铃儿响叮当》并请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律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随着律动的是什么歌曲啊? 《铃儿响叮当》是圣诞歌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从19世纪的英国开始,后来传到美国,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传唱以及现代各种音乐风格的影响,这首歌曲进行了很多有趣的改变,使这首歌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学们在课前一定都学习过了《七分钟读懂西方音乐史》这节微课了,简要的了解了音乐史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现在做一个神奇的旅行,体验这一广为流传旋律极其辉煌的历史变迁。 通过课前对微课《七分钟读懂西方音乐史》的学习,初步了解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 生:随着《铃儿响叮当》的旋律一起拍手律动。 回忆在微课中了解到的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 课前利用iPad网络云平台和微课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学西方音乐史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授 完整欣赏乐曲 师: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你听到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就举手示意一下?我们一起来分辨一下这首变迁中到底有多少次的变化呢? 2、小组合作分析乐曲 师:在完整欣赏歌曲之后,同学们发现主题音乐出现了九次,但每次出现时给我们的感受都相同吗?哪里出现了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请同学们分成九组,每组分析一个乐段,着重从乐段的调性、节拍、速度、音乐风格和特点方面进行分析。 1、生:欣赏《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在每次听到主旋律时举手示意老师。 2、生:学生分成九组,利用iPad中的四叶草学习平台对自己负责的乐段进行分析。 1、带着任务欣赏音乐,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自己发现八个变化旋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利用iPad中的音乐、视频、文稿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乐曲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