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三)
作者: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10:35 点击数: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备课组
集体备课活动(三)
活动时间:2023.10.10
活动地点:初一楼三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钱春燕、陆敏燕、韩建东、吕强、蔡嘉懿、吴菁菁、李逸芸
主讲人:韩建东
活动主题: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
活动内容: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指导
写作实践要求:
一、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注意到了吗?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二、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三、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一、写熟悉的对象
学生对熟悉的场景、人物、事情,一般就能顺利地获取印象,觉得有话可说。熟悉了,意味着印象深刻而丰富,可供选择的写作材料就多,也就容易形成对这些人、事、物的情感判断。
二、强调观察和发现
重要的是留心、用心、细心一一三心俱全。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联想、思考,从观察中发现自然之美、自然之趣、自然之理。不论走到哪里,都多一个心眼留心观察。
三、引导体验和提炼
有了写作资源还要会开发和利用,要学会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本单元写作旨在引导学生既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搜寻一些特殊的记忆印象,又重新打量周围的世界,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并提升学生感受与思考、筛选和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
四、借鉴课文的写法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重要资源,借鉴课文的写法就是打开读写结合的通道,是提升学生作文品质的重要手段。
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选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材:
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选材的注意事项:
1.切入点要小。所选择的事例,要“小”而“典型”。“小”,主要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宜写“大”。“典型”,主要指不要落入俗套。
2.运用细节描写。抓住细节,写出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进行描述,使文章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3.多角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作文教学之“学会记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要记叙好一件事情,就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朵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记事,同时也是为了传达感情、感染别人。要写出真情实感,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切的事情,说发自内心的话。
比如,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中散步的事情,其中重点写了选择路线的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起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作者这样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得完整、具体、清哳,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的情感也在文笔中自然流露出来,比如“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一句表达丁怕母亲熬不住,急切盼望春暖花开的心情,而文章结尾又用深切的笔墨写出了自己内心的责任感,情味浓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旨在教会学生抓住要素、条理清楚地叙述,并且尝试在叙述中借助恰切的语词来表达情感。
先从梳理写作的思路做起。叶予陶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步步往前走,最后在哪里达到这条路的终点,想清楚这些,下笔就有路可循。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动笔前梳理写作思路的习惯。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呢?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
(1)想清“我要写什么事情”。记事作文,首先就要确定“写哪件事”。可以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可用的素材,将可写的事情罗列一个清单,再自己筛选,或与同学、老师讨论,确定最恰当的选材。
(2)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采用列提纲、画表格等方法。还可以记录下一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怎样开头和结尾,怎样安排详略,等等。
(3)设置好“故事的波折”。想要把事情写得生动,就要在作文中设置一些波折。可以是事件本身跌起伏,还可以在叙述手法上做一些创新,如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增强文章的起伏感。
梳理清楚思路,写作的时候笔下也就有“路”了,可以避免信马由缰地乱写。
其次,从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写起。
离开了身边的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文章中写出真情实感,要选择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来写,这样文章才真切和生动。因此应该强调学生写真实的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最熟悉的事物写起。说真话,表真心,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才是我们写作教学的目标。
例如《那一次,我真________》,从命题上就强调了要突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一“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且有切实感受的事情,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空洞和虚假。然而,学生常常忽略发生在身边最熟悉和最有感触的事情。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捕捉这些素材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要让他们从司空见惯的人和事当中,观察出一些不平常的东西来,记住那些让自己心动的东西。比如,可以针对今天班上发生的某件小事,让学生谈谈或写写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了经历和感受,还要及时把生活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和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
除此以外,还要组织学生—一回顾课文,提炼方法。如《秋天的怀念》、《散步》。提炼方法:(1)叙述事件从多角度进行综合描写。(2)叙述事件时运用插叙,使事件跌宿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3)叙述事件时把一一件事分解成一个个阶段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细节慢下来,把几秒钟的事写成一百字。
最后,进行写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