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卡通片, 使学生感受体验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 使学生体会到卡通造型带来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3. 怎样让画动起来,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肖像漫画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难点:抓住对象的特征创作漫画,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视觉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具(五官转盘、表情范图)、纸张、资料、图片。
学生:绘画用纸和笔。
教学过程介绍:
1.课堂教学设计路径
欣赏——欣赏和分析熟知的人物形象,体会漫画幽默的表现方
法,感受创作肖像艺术活动的乐趣。
了解——了解肖像漫画的造型特点,学会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创作
肖像漫画,掌握简单易学的漫画表现方法,尝试漫画的创作。
体验——通过对人物五官特点的细心观察,尝试用概括、组合、
替代等方式体会肖像漫画的创作过程。
应用——通过同学互动、原型创作,尝试发现生活中不同的人物
形象特征,体会发现人物形象使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工具带来的
变化。
创造——人物肖像夸张再创造:通过收集肖像漫画资料、交流、
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研究和创作肖像漫画。
2.课堂教学设计思考与实录
①感受漫画。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看——议——画”的过程引入,
展开课题。主要通过两个环节:
(1)教师自画像导入。通过教师自我介绍,寥寥数笔展现简单
生动的自画像,引发学生对漫画的探求欲。
(2)儿时歌谣漫画的回忆。教师选取了耳熟能详的口诀漫画“丁
老头”帮助学生回忆其绘画的特点,通过“诵读歌谣——教师引
导——学生试画”的渐进过程,加深学生对漫画的认识。
②美的感受。重点赏析《!?》-丰子恺、《父亲碗里有了肉》-王复羊、《园艺大梦》-几米。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几件漫画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美,体
验漫画的特点与乐趣。对丰子恺的作品《!?》,教师引导设问:
“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发现:“小男孩看见心爱的小
鸟死了,很伤心。”“鸟笼敞开着,希望小鸟飞起来。”教师进一步
设问:“请根据漫画表现的内容,为其取一个适合的题目。”学生讨
论热烈,很快得到各种画题:“小鸟怎么了”“飞翔”“笼中鸟”。
对作品《父亲碗里有了肉》,教师通过与油画《父亲》的比较,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异同中发现漫画的侧重点及表现意义。该作品揭
示了当时社会上许多农民的现实问题,让观者陷于深深的思考,也
感到了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和生命存在的力量。
③肖像漫画初体验。这一环节是在学生了解漫画的基础上进行肖
像漫画的认识与体验。通过熟悉的明星肖像赵本山、崔永元、奥巴
马的欣赏,发现肖像漫画与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差别,感受特点,通
过猜一猜、想一想、观察讨论肖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有效的肖像
漫画初体验。
④学学画画——肖像漫画的深入学习。随着学生对肖像漫画认识
体验的加深,他们积聚了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环节
中应着重对表现肖像的方法与途径进行学习引导。
(1)符号化的语
言。在肖像漫画的表现中,如何把复杂的肖像变成简单易表现的有
趣漫画呢?符号化语言即运用方、圆、三角等几何形把比较复杂的
表现对象提炼、简化,完成肖像漫画创作。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
加入学生游戏接力画。教师提供五官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五官特点,
并给出几个基本形符号,由各组同学依次画一个五官,直至完成肖
像。然后,比一比,哪组肖像最夸张有趣。最后,学生自评、互评,
发表不同的看法,体会符号化意义。
(2)夸张与变形。用符号化的
语言降低了绘画的难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要想把肖像
漫画表现得更生动有趣,还必须解决另一个难题:夸张与变形。我
们具体以明星姚明为例,通过“分析——示范——总结”,帮助学
生掌握方法要领。设计意图:a通过观察照片,分析人物的主要特
征;b课件分步展示夸张变形的过程,帮助学生抓住肖像的典型特
征,明确变形的方法步骤。
(3)借代与联想。这一环节是对肖像漫
画基本画法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对动植物等的观察,借用其局部特
征表现人物形象,达到夸张变形的目的。
⑤应用与创作。通过以上师生互动、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简单
易用的表现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要尝试让学生进行漫画创作,感
受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练习的具体设计:为同学画一幅有趣的肖像漫画。
要求:线条简洁、造型夸张、人物形象突出。
练习的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自己简述作品的主要特征,让
大家猜猜画的是哪位同学。
(2)同学互评。通过观察评价他人的作
品,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获得进步。
(3)教师点评。
(4)从更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