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美术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二)

作者: 时间:2024年09月27日 09:55 点击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美术备课组

集体备课活动(二)

活动时间:2024年9月19日

活动地点:艺术办公室

参加人员:叶梦娇 李菁艳  

主讲人:李菁艳

活动主题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

活动内容

美术组两位教师围绕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一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一课展开研讨,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的精湛工艺,皇家的喜好与民间的品味,朝代的更迭,儒、释、道的兴衰,哲学思的传播社会凤尚和社会阶层的转变,民族文化的交汇,中外文化的碰撞……这些都直接反映在雕塑上。中国雕塑体现了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国的雕塑艺术如同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一样,也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是偏重于再现对象的形状,具有本民族的美学特征。在突出对象的神态和气质方面,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韵。而不像西方雕塑追求形象的逼真。这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审美特征,也是教学中应向学生讲述、渗透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准确把握古代雕塑艺术的情致和意蕴。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从感受形象入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址:太仓市沙溪镇银溪路188号  联系电话:(0512)5322720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