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地理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六)
作者: 时间:2024年11月20日 15:22 点击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地理备课组
集体备课活动(六)
活动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活动地点:初一四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石蕾、王凤琴、汪慧、朱骊婕
主讲人:朱骊婕
活动主题: 初一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初二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
活动内容:
一、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区域认知:知道气温、平均气温的含义及气温的测定方法,并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平均气温及年较差的方法;
2.综合思维: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年变化规律;
3.地理实践力:通过引导学生分层次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掌握此类地图的阅读方法;
4.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认识到气温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二、土地资源
1.区域认知:(1)利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政策;(2)破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发展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3)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土地资源,积累丰富的土地资源表象;(4)增强对我国土地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土地资源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综合思维:(1)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2)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特点;
3.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概括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4.人地协调观:能够举例说明土地资源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