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题异构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初中数学分层作业

作者: 时间:2024年06月13日 08:38 点击数:

122 ANLI POUXI

 

 

基于同题异构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初中数学分层作业

 

◎余高霞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743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 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需求.文章 “ 同题异构”为理论基础,探讨 了 基于“ 同题异构”设 “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设计和实施,收集并分 析相关数据,基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不同基 础,设计相应的作业形式.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使不同层 次学生达成自 己的学习目标,使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更 加科学,从而提升数学作业效果.

关键词】同题异构; —学—评”一体化;初中 数学;分层作业

 

初中阶段学生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如何让不同 能力的学生均能通过数学作业提升数学水平是值得 研究的问题. —学—评 ”一体化就是实现 容、学习内容和考核指标的统一,其对分层作业的实 施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设计

一)知识点选择: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作为初中数学的一部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在 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为学生打下了理解 几何学的基础,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 关系.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是几何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 的知识之一.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能够帮助学生 建立起几何观念,形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直觉感.

二)样本选择和分层方式

本案例选择八年级某班学生为样本,该班共有 46 名学生,男生 26 名,女生 20 名.该班级在整个八年 级中处于中上水平,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分层方式 上,本案例依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优等 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类别.其中 数学名次前十的学生,学困生选取班级数学名次后十 的学生,其他学生归为中等生.

 

三)案例目标

 

优等生

中等生

学困生

1 . 熟练掌 形全等的基本概 念,能 形全等的判定条 件进行推导.

2. 能够利 形全等的判定条 件进行简单的问 答,包 定两个三角形是 否全等以及推导 所需的条件.

3. 能够运 形的全等性质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 题,如 形的边和角

1 . 了解 等的基本概念和 判定条件.

2. 能够 使 三角形全等的判 定条件判断两个 三角形是否全等. 3. 能够 信息推导出三角 形全等所需的条 件,并 的证明.

4. 能够 形全等的知识解 决较简单的实际 问题

1 . 掌握基本的三 念,理   条件.

2. 能够正确运用 给定的判定条件 判断两个三角形 是否全等.

3. 能够简单地应 用三角形全等的 知识解决一些基 本的实际问题

四)案例流程

1 . 学生“学”的部分

对于初中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章节的 内容,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 方式,以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优等生

中等生

学困生

1 . 材:可 材,并 相关定理的证明 过程,以加深理解. 2. 拓展学习资源: 可以使用网络资 料,寻找更多关于

1 . 关注重点:重点 关注教材中关于 三角形全等的基 本概念和判定条 件,理 定理和证明过程. 2. 学习经典例题: 查阅经典例题的

1 . 材:可 材,理 全等的基本概念 和判定条件.

2. 固:可 以选择适合自己 水平的练习题,逐

 


 

 

 

优等生

中等生

学困生

三角形全等的知 识,了 理和应用场景, 熟悉全等三角形 的应用案例.

3. 解决挑战问题: 可以主动解决 些复杂的问题, 挑战自己的思维 和应用能力.

4. 交流讨论:与其 他优秀的同学进 论,分 方法.

解题 程,加 对判定条件的理 ,分 思路.

3. 观看视频教程: 结合 材,观  一些相关的教学 视频,以 解和记忆.

4. 解决实际问题: 尝试应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 题,加  三角形全等的应 用意义的理解

力,多提问,及时 纠正错误.

3. 助:及 时向老师或同学 请教,在 遇到 时,寻 求帮 导, 及时解决问题.

4. 反 复 强 化:通 过反复复习和练 习,巩 ,提 能力

2. 教师“教”的部分

在教师讲解知识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自学的方式  对该章节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在 的过程中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 学即可.

(1) 针对优等生

教师可为优等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拓展学习资源, 如复杂问题、实际应用情境等,以满足他们对知识深 入理解和应用的需求.教师可向优等生提供学习案例, 鼓励优等生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究,使之深入思考并提 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 组织学习小组,让优等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 得,激发彼此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竞争意识.

(2) 针对中等生

教师可详细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概念和判定 条件,确保中等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教师可通 过实物演示加深中等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教师还 可通过解题示范,演示如何运用判定条件,引导中等 生掌握解题思路与技巧.针对中等生的水平,教师可进 行差异化教学,根据难易程度分层讲解,并设计不同 难度的练习题,帮助中等生逐步提升.

(3) 针对学困生

教师可重点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概念和简易 判定条件,帮助学困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教师可设计 相关习题帮助学困生巩固知识记忆和技能运用,帮助 其提高解题能力.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教师 还可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难点.

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进度合理

 

 

安排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探索等,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学 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思考 和自主学习,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进步.

3. 分层作业评价

针对学困生设计了以下基础类题目:

1 . 如图 1 , 已知△ABC≌△ADE , AB = AD , BC= DE , 那么与BAE 相等的角是 .

2. 2 , △ABC ≌ △AED , AE = AB ,  ∠E -

∠D = 20 ° , ∠BAC= 60 ° , C 的度数.

1 2

3. 如图 3 , 将 △ABC( 其 中 ∠B = 34 ° ,  ∠C = 90 ° ) A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C 的位置,使 得点 C , A , B 线 上,那 ( ) .

A . 56 °         B . 68 ° C . 124 ° D . 180 °

4. 4 ,  △ACB △A ′ CB ,  ∠BCB = 30 ° , ∠ACA 的度数为( ) .

A . 20 °         B . 30 °         C . 35 ° D .40 °

3   4

针对中等生设计了以下提高类题目:

1 . AD △ABC BC 边上的中线,若 AB = 2 , AC = 4 , AD 的范围是( ) .

A .AD<6                     B .AD>2

C . 2<AD<6 D . 1<AD<3

2. △ABC  中,AD  平 分 ∠BAC , ∠C = 2∠B , 求证:AB = AC+CD.

3. 如图 5 , 在△ABC 中,AB = AC , 延长 AB D , 使 BD = AB , AB E ,  CD  和  CE. 证: CD = 2CE.

5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28


124 ANLI POUXI

 

4. 如图 6 , 在 △ABC 中,∠C = 2 ∠B , 1 = ∠2. 求 证:AB = AC+CD.

6 7

针对优等生设计了以下挑战类题目:

1 . 如图 7 , 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BE , CF 分别是 AC , AB 边上的高,BE 延长至 Q , 使 BQ= CA. CF 上取 P , 使 CP= BA , 分别沿 Q P 点向 BC 作垂线,垂足 O , P , 求证:PP +QQ = BC.

2. P 为正方形 ABCD 对角线 BD 上任意一点,沿着 P 点分别 向 BC CD 线,垂 E , F , 连 EF , 求证:AP= EF.

3. 如何利用剪刀、白纸、量角器制作出两个全等三 角形?

4. 思考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应用情况,分析全等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结果和讨论

一)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分析

在该案例中通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分层作 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 于优等生来说,给他们提出了更高难度的挑战,激发  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对于中等生来说,给他 们提供了难度适中的练习和巩固机会.中等生可以在 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中巩固、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 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能够在较为自信和舒适  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可提升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对于学 困生来说,给他们提供了更低难度的起点,帮助他们 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方法.学困生可以在简单的题目 中逐渐建立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小步快跑 的方式逐渐迎头赶上.各层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下 表所示.

 

平均正确率( % )

完成时长

优等生

80

30 分钟

中等生

80

35 分钟

学困生

80

33 分钟

二)学生对 同题异构”作业的反馈和评价

对于优等生来说,他们对这种作业设计的反馈通

 

 

 

常是非常正面的.这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统一难度的 作业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能力.而 同题 异构”的作业设计,可以使他们面对更加复杂和有挑 战性的问题,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提升解题能力,从而 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对于中等生来说,他们通常能够在适宜难度的作 业中找到学习动力.这种作业设计能够帮助他们巩固 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使他们逐步提升解题技巧.中学生 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 己的进步和 成长,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常常面临学习上的困难和 挫折. 同题异构”的作业设计可以使他们接触到相对 简单和入门级的题目,从而巩固基础.这种分层作业设 计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起点,减少焦虑感,从而 激发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本 中,首 分,这 为科学地开展 ”与“ ”奠定了基础.“ ”的部分 采用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为不同 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教”的部分根据学生的学习 目标不同,采取了不 同的形式( 异构),优等生的实践环节更多,思维深度 也更深,学困生则更加侧重基础.在“评”的环节,主要 采用习题作业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层 次学生的平均正确率均为 80% , 说明题目难度设计合 理,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 评三个 价值.

参考文献

[1] 孔佳蕾.基于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

设计与实施[ J] . 智力,2023(25) :108- 111 .

[2] 白永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分层作

业设计[ J] . 新课程教学( 电子版),2023(10) :1 - 3 .

[3] 任丽莎.基于“ 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分层作 业设计策略研究[ 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 ( 9) :

71 - 73 .

[4] 冯俊,王芳.基于定边对定角模型的同题异构

[ J] . 中学数学,2022(2) :75- 76 .

[5] 李大为.同题异构  点亮智慧的火花:2011 江苏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 ”的设计亮点评

[ J] . 中学数学杂志,2012( S2) :44-46 .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版权所有 址:太仓市沙溪镇银溪路188号  联系电话:(0512)53227201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