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数学 教学中的应用
谢帼眉
摘 要: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以及 评价的多元化和实时性。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教学、教学互动、评价实施提供了具体 的思路和方法,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方案突出评价的作用,坚持以评促 教、以评促学的逻辑开展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研究教学评一体化在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 G633.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8918(2023) 52-0069-0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是教 师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依据,明确了对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相应的课堂教学测评目 标,要求教师把教、学与评价相互整合,重视开展 日常学习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 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评价融为一体。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评必须从学生实际出 发,优化教学手段,发挥评价优势,助力数学课程 质量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 思路
( 一) 发挥评价优势,融入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基本是 以 学生数学作业为主,评价质量不高而且单一的作 业评价方式无法有效实现师生互动,教与学的互 动、沟通存在隔膜。此外,课堂教学中虽然也有评 价,但评价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以教师口头对学生 数学学习情况的点评为主,沟通、交流比较少,而 且评价方式单一、主体单一,无法发挥评价优势。
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核心就是发挥评价优 势,将评价融入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
评促教的目标。一方面,发挥评价优势可以突出 评价的实时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一 体化的思路下,教师的评价具有实时性,主要通过 课堂提问实现,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会实时进行 评价,而且评价的内容不限于口头评价,而是带有 综合发展、学生成长的评价,提升评价的质量,让 学生通过评价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也通过教 师评价让学生自身的发展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以 评促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发挥评价优势可以突 出评价的反馈性。教师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过程 都可以通过学生评价进行反馈。学生的反馈可以 帮助教师了解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便于教 师评估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以评促教的效果。 评价反馈是双向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可以 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成长提供指向性目标的同 时,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而学生对教师的评 价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中的问题,突破 单纯主观教学的局限性。
( 二) 关注全面发展,转变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教学基本是 以教 师为主,以知识单向传播为主,这种教学的思路虽
作者简介: 谢帼眉( 1982~) ,女,汉族,广东开平人,广东省开平市新荻初级中学,研究方向: 数学教学。
然有利于快速、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因 为忽视学生个体发展情况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学 生的数学学习容易出现差异化,不利于学生个体 发展和成长。
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思路下,教师教学过程 中 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 传播,而是在知识传播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数学学 习思维、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的核心作用 是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 的情况以及学生成长情 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 分析和研究,在评估中分析如何实现全面发展以 及以个体为主的指导方案,确保学生数学学习能 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可以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教学思 想并强调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 共同发展,从单纯重视知识教学转为重视学生数 学思维培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一体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 一) 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1.提供自主学习资源,辅助主体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学生主体学 习 的 地位不断凸显,为学生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有效支 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 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围绕如何树立学 生自主学习地位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初中生自主 学习能力有限,单靠学生个体成长很难完成独立 学习,基于初中生数学规律的评价和教学要求,教 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辅助 学生主体 学习。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为 例,学习的重点包括相交线的概念、平行线及其判 定依据、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整体单元学习难度 不大,但涉及概念、定义的推理等。基于七年级学 生自主学习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 学习资源。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单元微课 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相交线、平 行线的基础知识学习。单元微课资源众多,教师 不必强制要求学生一次性学完,只需要按照既定
的教学计划、任务,学生提前一天完成微课资源学 习以及电子任务内容,提交电子任务书即可。教 师通过学生提交的电子任务书对学生自主学习情 况进行评估、评价并依此制订教学计划。其次,教 师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自主学习方案。七年级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在学习方面也有 所不同,因此对一部分能力弱的学生,教师除提供 微课自主学习方案以外,还要做好学生合理干预 工作,即为学生提供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方 案,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教学要求完成自主学习的 内容,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并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 效果。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复习资料,如 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微课内容、教学教案等提供 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教案、课堂微课完成知识复 习,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平行线及其 判定涉及多项内容,学生通过微课预习的方式实 现虚拟一对一的学习,便于知识点的巩固。总之, 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并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学 评设计的重要思路。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情 况的评估可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体现教学评 优势。
2.完善同伴互助体系,促进主体学习
同伴互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学生主体 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实施思 路。基于教师教学思路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 解,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容易受到同伴效应影响,即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愿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讨论和提升而非直接询问教师,因此教 学评体系下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同伴互助,构建同 伴互助体系。
以人教版七年级 上 册“解 一 元 一 次方程 ( 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为例,在教学解方程 “3x+ 20 = 4x-25”时,有的学生移项时没有注意符 号的变动,有的则忘记系数化 1,但这些学生很少 会将其认为是自己数学逻辑问题,而是将问题归 属于“自己马虎”并且不寻求教师的帮助。长期下 去,学生数学学习会出现更多的错误,进而影响学 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教学评的同伴互助体系构建 可以很好地解决类似问题 : 一方面,解一元一次方 程“3x+ 20 = 4x-25”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
式解决问题。在小组解决过程中,学生移项忘记 符号变化时,学生之间会产生讨论而且会在内部 指出移项过程中的错误,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自 己的问题。系数化 1 的步骤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 方,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系数化 1 的计算过程会 得到完善,学生对系数化 1 的了解也会加强。此 外,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围绕移项起到什么作用 等展开讨论,通过多个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的方式 加深认知,也为合并同类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 学生互助小组的讨论可 以融入教师的教学和评 价,如教师围绕解一元一次方程“3x+ 20 = 4x-25” 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包括提供多个一元一次方 程让学生小组进行拓展等,同时围绕学生问题进 行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总之,完善互助小组 是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巩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的 重要途径,而且互助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评价 与学生的学习可以有效通过小组整合到一起,提 升沟通质量、效率。
( 二) 优化教师教学干预手段
1.设计问题链条,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下,初中数学教学 中教 师的教学不再是单一、单向知识传播,而是基于教 学的逻辑以及教学过程,逐步形成问题链条式的 指导,以链条助力学生发展、以问题引导学生学 习、通过 问题链条实现教学评的统一,提升教学 质量。
以人教版七年级 上 册“解 一 元 一 次方程 ( 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的问题链条应综合,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如解方程
教师可以
问题链条,逐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 问题一,如何 去分母? 去分母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教师 提出问题以后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学习经 验尝试去分母。在去分母时要求学生找出去分母 的依据,即“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通 过寻找依据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转换,最 终得到 5(3x+ 1)-10× 2 = (3x-2)-2(2x+ 3) 。 问题 二,去括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去括号时学生容 易出现惯性思维,导致去括号没有注意符号的变
化,影响去括号的结果。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 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变化,并通过同伴沟通的方 式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 15x+5-20 = 3x- 2-4x-6 的结论。 问题三,如何移项? 问题四,如 何合并同类项? 问题五,如何系数化 1? 整个问题 链条符合解方程的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解 决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案,而且在问题 链条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 习情况,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结果进行合理评 价,为后续问题实施奠定基础。 问题链条的设计 优化教学手段融合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但在问 题链条设计过程中,具体的问题设计以及问题之 间的联系还需要教师结合教程合理编排并根据课 堂上学生的变化灵活调整问题,避免问题链条设 计的僵化,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总之,问题链 条的设计对教师教学是一种考验,但问题链条实 现了教与学的互动,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表 层学习逐渐向深层学习过渡,助力学生发展和 进步。
2.善于总结指导,提升课程质量
善于总结升华是基于学生学习规律,以教学 评实施为依据的重要思路。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 中,不知道如何总结、总结质量不高、无法有效实 现知识衔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注重总结指导,利用总结夯实课堂教学的基 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总结的习惯和认识。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为 例,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 角多个概念,学生在判定定理学习过程中容易对 不同角的认识产生偏差,形成课堂普遍掌握课下 训练出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概念混淆的 情况。基于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进 行总结指导: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既要注重 概念的掌握,也要做好相关概念的推理总结,帮助 学生夯实基础,完成课堂巩固目标。如总结时,教 师做好平行线判定以后,通过简单的动画的方式 快速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进行指 导。动画演示为“直线与直线平行,被直线截断, 生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过程,让学生完
成基础概念的学习工作”。 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 总结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开展 总结工作。如教师鼓励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 制“平行线以及判定”的相关内容。思维导图绘制 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平行线判定的依据合理地展 示出来并附上具体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内 容。总结指导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思路,在总 结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认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 能力。总之,善于总结既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 的能力,同时也要在总结过程中加强自身建设,以 总结助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3.灵活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引导
教师实施教学干预过程中应做好灵活教学设 计,加强学生引导。灵活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将预设的教学方法与课堂学生表现结 合起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调整 提升学生引导,加强学生指导,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以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内角和”为例,在备课 阶段,教师围绕多边形内角和推导过程,以教室电 子白板展示推导内容,让学生以白板互动的方式 完成多边形内角和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多边形 内角和的公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课堂的学 习表现明显好于预期,部分学生甚至提前完成了 多边形内角和预习任务,对公式掌握得比较好,如 果依然采用备课用的白板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学 生需求。 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强教 学引导,如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引导学 生自行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多边形内角和的 推导公式学习。 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随机抽选 两个小组上台,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推导多边 形内角和公式的过程。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点 评,随后教师给出关于多边形内角和的多个例题, 小组共同完成例题并解析例题。从白板互动教学 转为学生小组学习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灵活采用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 目标,同时体现出教师基于学情而实施的积极教 学策略。
(三) 构建新型数学评价体系
1.多主体评价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是发挥评价的优势。初
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应用过程中,教学评的设计 坚持多主体的评价策略,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 评价结合起来,同时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引入家庭 教育评价,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评价基础。
初中数学多主体的评价实施基本是以学生自 评、互评为切入点,家庭教育服务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评、互评主要体现教学评一体化中学生自 主学习地位。从学生发展来看,无论是学生课前 自主预习还是课堂小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都需 要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基于自 身学习情况的评估,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而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助力个体发展 ; 学生自评 是学生辅导的重要思路,但学生自评容易受到学 生学习个体情况的影响,导致自评质量一般。学 生互评发挥了同伴效应,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基于 自身理解对他人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有效解决 了学生个体评价问题,而且在互评中,学生的学习 能力得到 了提升。 家庭评价是多主体的重要一 环,也是教学评的重要内容。家长评价可以分为 两部分:一部分是有能力的家长,这部分家长可以 辅导学生完成数学学习,因此在评价时可以结合 学生学习状态,评改学生卷子而产生与教师、学生 的互动,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另一部分是辅 导能力不足的家长,但可以监督学生自主学习,因 此这部分学生家长评价关注学生是否按照任务制 订自主学习计划、自主学习过程中是否得到了个 人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态度是否有效等。总之, 多主体 的评价策略有利于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发 展,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评价指导,提升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此外,多主体评价下可以 让更多人参与到学生学习体系当中,为学生数学 学习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成长。
2.多样化评价手段
多样化评价手段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方 案。评价手段是落实评价活动的基本工具,每一 种评价手段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论,更易于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丰 富评价手段,选择课堂观察记录表动态记录课堂 教学活动及其效益或者是利用习题检测来呈现定 量数据等手段。
评价手段多样化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如 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录屏手段,将课堂上学 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使学生了解自身在课堂上的 学习行为、学习状态以及个人存在的问题,以此帮 助学生纠正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此外,基于班级 管理大师在内的软件,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数学 学习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建立起横向、纵向 的阶段性对比,学生可以登录软件,了解课堂上自 己的学习情况、阶段性数学学习表现以及成绩波 动等,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依据。评价多样化 还体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多样评价手段, 包括口头评价时注重评价的引导性、习题评价时 注重类似习题的推送,辅助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 目标。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促学
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 优势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以信息化实现评价 促学的目标。信息技术下的促学主要是发挥大数 据的优势,将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在线审批,根据 大数据分析学生作业正确率情况,并提供有针对
性的数学错题解决方案和解析过程。
以平方根为例,涉及 ■/81 的平方根(算术平方 根) 是学生常见的错题。学生在线提交答案后,系 统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进行判断,如果学生 出现答案错误则由系统自动推送解题的逻辑内容 以及相关的概念、定义,包括推送平方根和算术平 方根的定义、易错点和问题分析等。相关解题思 维推送后,系统还会为学生推送相关易错题和知 识点,加强学生巩固。教师根据大数据系统对学 生错题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研判,了解学生做题 时易错知识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平方根等知 识内容进行知识指导和相关例题训练,实现信息 技术支持下的评价促学目标,助力学生成长。此
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促学还体现为教师通过信 息技术开展教学,以教促学,包括教师为学生提供 电子版的数学预习任务书、微课教学视频等,这些 内容对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要 认真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逻辑,分析当前数学教 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思路和 原则,围绕数学教学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评一体化 方案,坚持以学生为主、优化教师教学手段、完善 评价策略的工作思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1]陈婷.“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 一体化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3(3) : 88-90.
[2]林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 课堂教 学 实践研 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 ( 15) : 59-61.
[3]林茂.“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 体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7) : 83-86.
[4]诸应星,沈南山.“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 案例分析———“以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为 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2(20) : 22-25.
[5]欧阳銮容.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教、 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一次函数 的图 像 与 性 质 ”教 学 为例[J].求 知 导 刊,2022 (22) : 77-79.
[6]赵钦良.探析初中“数—学—评”一体化教 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23( 16) : 24-27.
[7]崔丽莹.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研究———以二次函数为例[D].烟台 : 鲁 东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