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六)
作者: 时间:2024年05月31日 08:49 点击数: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备课组
集体备课活动(六)
活动时间:2024年5月7日
活动地点:三楼办公室
参加人员:王传刚、邹逸、陈志怡、陆敏燕、杨志红、晏晖、孔丽
主讲人:陆敏燕
活动主题:五单元教学研讨
活动内容: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整体设计,分篇安排,充分利用好四篇课文;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阅读难度并不大,也并没有太深刻的思想表达,因此教师可以多“导”少“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以合理的方式突破课文的难点。这
第一,在教学中要突出游记的基本要素,让学生把握游记文体的基本特点。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无论是教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教学时都要守住这条底线。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所至,即作者的游踪;第二,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第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从结构上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体察这些要素,体会其作用,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游记的特点。
第二,以多种方式突破课文阅读的难点。总体来看,本单元课文的整体理解难度不大,其阅读难点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句子和特殊的体验。游记的特点决定了这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往往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瞬间的心灵感触有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难点,深化学生的认识。例如,《壶口瀑布》中一些议论性的句子,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议论与景物特点之间的关系,以理性的思考、细致的分析解决理解上的难点。又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所写的景物非常人所能见,其中的一些句子表达的是非常独特的感受,这就需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尽量贴近作者的心灵,与其“共情”,慢慢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第三。重视品味作品的语言。本单元课文的语言都很有特色,《壶口瀑布》的语言既宏阔又不失细腻,既有画面感又有动态,既畅达自然又经过精心打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语言似不刻意经营,又颇为工巧,有着与景物相称的庄严感;《登勃朗峰》的语言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译笔也颇有特点;《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语言细致优美,在精细的描写之中带有深长的咏叹,富有诗意。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游记作品。既可以阅读朱自清、巴金、郁达夫、沈从文、萧乾、孙犁、汪曾祺、梁衡、余秋雨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游记,也不妨读一读夏多布里昂、惠特曼、泰戈尔、夏目漱石、史蒂文森等外国作家的游记,还可以阅读邹韬奋、徐铸成、范长江、锺敬文、葛剑雄等记者、学者的游记。广泛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广见闻,陶冶性情,了解现实,还可以开阔他们写作游记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