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备课组
集体备课活动(四)
活动时间:10.22
活动地点:初三语文办公室
参加人员:陈玲、晏晖、杨志红、颜文天、邹逸、陈志怡、陆敏燕
主讲人:陈玲
活动主题: 议论文写作指导之观点要明确
活动内容:
一、第一个环节:写作指导
确立一个观点之后,要细细地读一读,弄清关键词,领会其内涵,把握其重点。比如第一条“好奇,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核心词是“发现真理”与“第一步”,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好奇让我们朝着真理迈开第一步。果真如此吗?是的。好奇心,激发我们探究真理的欲求;好奇心,带给我们探索真理的力量;好奇心,激励我们迈开进取的脚步。有了这样的思索,我们便可以列提纲了。
如何列提纲呢?
(1)拟好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信息的重要部分。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仍以第一条观点为例,我们可以拟这样一个题目:《朝着真理,迈开第一步》。
(2)开好头。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论点。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议论文中所说的“凤头”。
(3)明思路。主体部分如何论述,有几个分论点,要用哪些论据,心中要有整体的谋划。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4)结好尾。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要画蛇添足。
二、第二个环节:例文分析
范文(一)
《好奇心,去哪儿了》提纲
开头:我们都知道好奇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可是好奇有时被毁灭在所谓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中。
主体:1.由中国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说起,谈到中国学生好奇心的缺失。提出问题:中国学生的好奇心如何缺失的?
2.提出分论点一:家庭教育的专制与死板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例证法:孩子成长的时候遭遇父母若干个“不准”)
3.提出分论点二:学校教育中追求标准答案的应试化训练同样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例证法:寻常课堂上个性化的表达屈从于“标准答案”)
结尾:提出号召:保护好奇心从娃娃抓起。(例证法:白求恩的母亲支持幼年时期的儿子进行各种探索)
【名师点评】
提纲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结构完整,逻辑性强。论证思路清晰严谨,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富有层次。例证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所举事例涵盖面广,较为典型。
范文(二)
《好奇,方能发现真理》提纲
开头:开篇引用居里夫人的名言“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引出观点:好奇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主体:1.分论点一:好奇,开启探索之旅。(列举牛顿由苹果落地进行探索发现万有引力的事例)
2.分论点二:好奇,激发探索之力。(引用爱因斯坦“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的名句加以论证)
3.分论点三:好奇,开启真理大门。(列举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事例)
结尾:总结全文,再一次点明中心“好奇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名师点评】
小作者观点鲜明,论证严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后,又提出三个分论点“好奇,开启探索之旅”“好奇,激发探索之力”“好奇,开启真理大门”加以论证,让人眼前一亮。更妙的是三个分论点表述精炼,层层推进,让人佩服作者思维的缜密。另外,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三、第三个环节:写作实践
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在题目一列出提纲的基础上,借鉴《敬业乐业》等课文摆事实,讲道理手法,就可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了。写的时候要注意,我们列出的提纲只是写作的一种辅助思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所突破,这也很正常。因此,切不可被提纲束缚手脚,要根据写作过程中思考的进一步成熟,注意适时调整提纲所列的内容。
四、第四个环节:例文展示
范文(一)
“这是什么?”“鸟儿为什么会飞?”“鱼儿为什么会游?”“太阳为什么是红的?”……小孩子的问题真是多啊!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带领着他们探询世界,认识世界。可见好奇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点评: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的问题说起,自然地指出好奇心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的好奇心减退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让他们懒得去问是什么和为什么。于是,他们渐渐走向平庸。但依然有少数人一直保持着对事物的强烈好奇,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的领域。牛顿就是如此。他看见苹果掉落在地上,好奇地问:“为什么苹果是向下掉落,而不是往其他方向掉呢?”好奇心促使他潜心研究这一现象,终于发现万有引力。试想,如果牛顿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苹果向下掉就是大自然常见的一种现象,却不去好奇为什么,那么那只落下的苹果只能供人果腹,却无法和万有引力这一伟大的发现相关联了。正是好奇,让我们迈开探索的脚步。(点评:举出牛顿好奇苹果落地,并进行探索的事例,恰到好处。在事例之后,又扣住论题加以评说,强调了本段的论点。这一点做的非常好。)
范文(二)
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它可以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然而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好奇心经常被会被毁灭在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之中。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于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在中小学阶段,学校设置的课程是针对所有孩子的,没有差别的。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课本、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一切都是整齐划一来的。这就决定了中小学学校教育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经常会扼杀一些孩子与众不同的好奇心。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对学校设置的课程都不感兴趣,而对某方面很好奇很感兴趣,学校又没有这方面条件,就很难给他提供发展的空间,也就很难在学校里获得良好的发展。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会让他慢慢放弃好奇心,回到“大统一”的教育中来,好奇心就不知不觉被扼杀了。
【名师点评】
开篇提出观点: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好奇心经常被会被毁灭在规范统一无个性差异的教育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引出下文论述,“这是由于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接着分析了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无法照顾每个人的个性”,也就顾不得与众不同的好奇心了。然后,再举例分析好奇心如何被毁灭。论述有条有理,有理有据,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