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 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尹莉娟
【摘要】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 时,锻炼他们的问题求解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通过创设情境的 方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 方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开展综合性评价,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针对“教—学—评”一 体化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尹莉娟(1990—),女,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指引,“教—学—评”一体化 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意识 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授课模式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教学评价,将学生的基本学情与教材内容加以整 合,利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系统点评,助力学 生化学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 一 )“教”: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
完整的课堂教学包括制订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内 容、设计学习活动以及提供信息反馈[1]。“教—学— 评”一体化中的“教”指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 体,组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 效性。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课程标 准将单元具体教学内容分解为各个板块,并以学生为 中心制订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在课堂上,教师应利用趣味性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他们自由发言,营造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在教 学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各项学习活动。
(二)“学”: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学”是指学生主动 学习,全身心投入课堂互动中,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 合作等方式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行为。这一教育 理念的实施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学生需要通 过不断思考与讨论高效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师的提示 下自行归纳重点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完善学 习体系。“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学生不 仅要在课上认真听讲,还应在课后主动复习,从而取 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指 导。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使其感受到该门课程 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利用趣味 问答和实验环节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兴趣,主 动思考所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有效调动其化学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评”是指对学生学 习过程的综合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课后作业或随堂 检测成果的反馈,还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 互动情况等具体表现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 统性。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能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也能让教师根据 学生的直观反馈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对教学质量 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 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适时的评 价、反馈与总结。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 要及时给予提示,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享受学习带来 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后续活 动。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点评,可以帮助 他们树立自信心,强化学习效果。 二、“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 学策略 ( 一 )巧妙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授课方 式。化学学科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而初中生初 次接触该门课程,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教师根据课程 内容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 中,调节课堂气氛[2]。在“教—学—评”一体化理 念的驱动下,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学生的认 知特点和接受能力为依据创设教学情境,将原本抽象 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问题、故事、视频等形式创设情 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深入思考,从多个维度分 析新课知识。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 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下与同 学进行互动交流,逐渐形成严谨的化学思维。同时, 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点评,指出学生的闪光 点和不足之处,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以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与灭火”的教学 为例。教师展示课件中与火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 顾火的“功”与“过”,以直观的导入激发学生探究 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 阅读教材,提出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你还知 道哪些火灾案例?你能否归纳和描述燃烧的特征?”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 验对燃烧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本课所学内容形成初步 了解。随后,教师演示燃烧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 看并分析燃烧需要的条件,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 评,总结得出准确的答案。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提高 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突出学生主体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 基本学情,包括他们的化学基础、预习情况、兴趣爱 好等,同时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听课状态, 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形成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有 |
效资源。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 由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碰撞和理论 知识的融合中掌握化学知识。 以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的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掌握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 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 重要性。在课程开始之前,考虑到多数学生对金属的 锈蚀没有直观的了解,教师通过视频展示让他们了解 金属的锈蚀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引出 金属锈蚀的条件的内容。在探究铁制品的锈蚀条件 时,教师询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得出 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流程后,教师让学 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能够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 位,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初中化学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 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划分为若干 个小组,引导他们自行探究重难点知识,在交流与互 动中取长补短[3]。有的学生对化学学科研究充满兴 趣,愿意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则不善 言辞,在课堂互动中比较沉默。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 时,可以秉持互补性原则,这样既能让学生发挥自身 的特长,又能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带动组内较内向的学 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点评,关注每一个学 生的进步,利用激励性语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魅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 作中。 以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碱中和反应”的教 学为例。在研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可以发生反应 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设计 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后,教 师逐一点评学生的实验方案,分析其可行性。例如, 选用石蕊试液作为指示剂,溶液颜色变化有两种可 能,即由红到紫和由蓝到紫,颜色变化都不明显,不 利于辨别,而用酚酞试液作为指示剂,溶液会从红色 变成无色,现象非常明显,所以此次实验选用酚酞试 液较好。在教师的点评下,各小组能够归纳出最佳实 验方案,同时意识到自己设计的方案的不足之处,从 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方案,提高实验的完成度。教师组 织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 力,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价值。 (四)形成评价标准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中,如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在进行自评或互 评时就会没有方向和根据,评价内容会不够准确[4]。 |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具体标准,使其明确学习的 具体方向。在制订评价标准时,教师可以采用民主参 与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制订,而后根据学生 提出的具体意见进行调整,形成师生双方都认可的评 价标准。这样一来,学生在评价时能根据具体评价标 准总结自身的缺点,在未来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养成 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化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整个 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突显,学生有一定 的发言权;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参考学生提出的 想法以及他们的具体表现,充分保证评价标准的合 理性。 以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运动的水分子”的教 学为例。教师在评价标准的指引下明确本课的重难 点,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 率。教学结束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反思自己在课堂 中的具体表现,整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或实验中有 疑问的步骤,与教师进行针对性沟通。例如,部分学 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 部分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不了解水分子 的组成,无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难以理 解水的凝固、蒸发等常见现象的原理。教师了解学生 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 对课程内容形成全新的认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五)建立学习档案 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 内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其化学思维需要在长久的积 累中慢慢形成。受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学生 的化学成绩不够稳定[5]。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 情况建立学习档案,为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提 供助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成为基 础教育阶段常见的评价形式,其能够将学生的日常表 现、随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多项学习成果记录到多媒 体设备中,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建立电子档案既能全 面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又能记录教师 对该生的阶段性评价以及心理测评成果,为日后教学 活动的设计做好准备。 详细来说,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教 室中的监控记录学生的实时表现,课后翻看监控视 频,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组内互动情况、回答问题的 |
积极性等,将综合评价存于他们的电子档案中,并上 传至班级档案的文件夹中。另外,教师要定期给学生 展示档案,让他们认真了解这期间内自己的具体表 现,为他们日后的深度学习指明方向。在详细的记录 下,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或退步都会变得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电子档案上传到班级微信群 中,让学生家长能够实时查看,并在档案中补充学生 在家中的学习情况,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建立学 习档案能够使教、学、评三个环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逐渐摸索出适合 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进一步 提高化学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巧设课堂活动,利用丰富的互动形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综合性评价, 在完善教学结构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教学 方式。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运用于 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多样化教学,建立学习档案, 优化教学评价,切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与效率,发挥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最大价 值。 【参考文献】 [1]刘燕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 学教学研究[J]. 名师在线,2022(36):40-42. [2]鲁文娟 . 谈“教、学、评” 一体化提升初中 化 学教 学 的 实践[J]. 当代 家庭教 育,2022(25): 129-132. [3]张倩 . 初中化学教 · 学 · 评一体化教学模 式的构建与实施[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 (12):79-80. [4]孙小红 . 初中化学“教 · 学 ·评”一体化教 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 (80):121-123. [5]张倩 . 基于“教—学—评” 一体化提升初 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做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1 (40):145-146. |